慈安太后在后世人的印象中,多半是忠厚老实、不关心政治、处处受慈禧挟制的温吞模样,其实,那都是影视剧和野史小说渲染的,并不是真实历史上的慈安。
试想,如果慈安是那样的窝囊无能,又凭什么被咸丰帝重视信任十年之久?让我们抛开影视剧的误导谣传,来看看历史上真实的慈安。
01,庶女皇后孝贞显皇后钮钴禄氏,就是慈安太后,出生于道光十七年(1837)七月十二,崩于光绪七年(1881)三月初十,享年45岁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孝贞显皇后(以下简称慈安),“工文翰,娴礼法,容色冠后宫,”“德言容功俱全。”出身满洲镶黄旗钮钴禄氏,是开国功臣弘毅公额亦都的八世孙女,大家都知道,额亦都家族是满洲贵胄中的贵胄,顶级豪门世家。
在慈安之前,钮钴禄家族出了太宗元妃、孝昭仁皇后、孝圣宪皇后、孝和睿皇后、孝穆成皇后五位皇后或者嫡妻,还有圣祖温僖贵妃、高宗顺妃、高宗诚嫔、仁宗恭顺皇贵妃、宣宗祥妃五位后宫。
其中除了孝圣宪皇后是额亦都的族曾孙女,其他都是额亦都的十六房后裔,慈安,就出自三房,额亦都的第三子车尔格一系。
慈安的曾祖父 策布坦 是二品武官,祖父 福克精阿 做过西宁办事大臣,娶了两任嫡妻都是觉罗氏。慈安的两个姑祖母,一位是 肃亲王敬敏的继福晋 ,一位是庄王府 辅国将军永蕃的继福晋 ,永蕃的儿子绵护、绵哗相继承袭庄亲王爵,绵哗的儿子庄亲王奕仁又是慈安的亲姐夫。
慈安的亲姑妈是 郑亲王端华的嫡福晋 ,端华的女儿嫁给蒙古状元崇琦,生的女儿就是同治帝的孝哲皇后阿鲁特氏。慈安的父亲穆扬阿,做过广西右江道道员,嫡妻宗室女,是觉罗氏刑部员外郎哈丰阿之女,继妻皇室女,是克勤郡王庆恒的嗣子景兴之女。 慈安是个庶女,生母姜氏(姜佳氏)。 她的哥哥叫广科,姐姐嫁给表哥庄亲王奕仁为嫡福晋,妹妹嫁给庄王府的奉恩将军绵林。
从上面可知慈安家世的显赫,虽然其父官职不高,但联姻对象还都是宗室贵戚,这也是慈安被立为皇后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据《清史稿》记载,慈安是潜邸时就在咸丰帝身边了,但依据清宫档案可知,清史稿记载有误。在咸丰元年(1851)的时候,咸丰帝身边只有一个云贵人武佳氏,咸丰帝的嫡妻萨克达氏早在道光二十九年(1849)十二月薨逝,咸丰帝身边就没有机会再进女人。
因为,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一,仁宗孝和睿皇后钮钴禄氏驾崩,道光三十年(1850)正月十四,道光帝驾崩,皇室连续遭遇大丧,咸丰帝根本没机会充裕后宫。
慈安首次出现在档案里是在咸丰二年(1852)二月十一,备选秀女被指定为贞嫔,四月二十七入宫。 《宫中杂件·赏单》中记载有贞嫔进宫的赏单和赏给贞嫔娘家的物品赏单。
慈安的起点是咸丰二年入宫的秀女中最高的二人之一,和她一批的秀女、比她大二岁的慈禧只是兰贵人。
入宫不满一个月,还没有举行贞嫔册封礼的慈安就在同年五月二十五晋封贞贵妃,一次升二级。晋封贵妃的上谕发出十三天的六月初八,咸丰帝又传谕立贞贵妃为皇后。
二月十一封贞嫔,四月二十七入宫,六月初八就立为皇后,晋封速度堪称大清最快的。
这也变相说明了,15岁的慈安当初就是作为皇后候选人入宫的,因为她的容貌气质等各方面都比较令咸丰帝满意,因此很快正位皇后入主中宫。
02,皇后生涯因为影视剧的缘故,很多人都认为慈禧最得宠,软弱的慈安很没存在感。但在历史上,刚好相反, 在咸丰帝心中,慈安比慈禧重要多了, 如果不是慈禧生了唯一养大的儿子载淳,在后宫中也只能默默无闻。
性情温和的慈安是一位标准的封建闺秀,德言容功俱全,温良恭俭皆备,咸丰帝也称赞她“质秉柔嘉,行符律度。”
虽然在皇后时期从不干政,但慈安并没有放弃身为皇后规劝皇帝的责任,对于咸丰帝的懒惰、懈怠没有袖手旁观,尽可能的行使皇后责任。
咸丰帝游宴自娱,慈安就婉言规谏,咸丰帝没有不听的。咸丰帝懒政,对外省军报和廷臣奏疏都仍在一边,能拖延不看就拖延不看,慈安只要遇到这种情况,就劝告咸丰帝赶紧批阅。
咸丰十年(1860)八月初八,英法联军直逼北京,咸丰帝带着老婆孩子仓惶逃到热河避暑山庄,面对糜烂的国事,咸丰帝忧心忡忡,更加怠政,亲手书写“且乐道人”四字悬挂在行殿自娱。
慈安看到后就说:“天子一日万几,安有自求逸乐之理?今虽蒙尘,尤不宜由此。”亲自命人把四字撤掉。从慈安的行为可以知道她在咸丰帝心中的地位,是深得咸丰帝信任和敬重的,要不然,慈安不会那么胆大,妻子的胆子都是丈夫纵容出来的。
宫中故事,皇帝吃饭还要多预备一桌,号为“看桌”,慈安觉得太浪费了,就建议咸丰帝:“颠沛流离之中,怎么还能按照宫中的老规矩?应该撤掉看桌,不能那么浪费。”咸丰帝自然采纳。
看着每况愈下的国事,心急如焚的咸丰帝束手无策,不是沉迷醇酒妇人,就是拿妃嫔太监宫女撒气,每当这时候,慈安就劝解咸丰帝,让那些倒霉的受气包们转危为安。
慈安的十年皇后生涯,就是在和丈夫的互敬互爱中渡过的,虽然她没有生育一男半女,仍然依靠自身的能力赢得丈夫的敬重和信任。
03,慈安为何支持辛酉政变咸丰十一年(1861)七月十七,咸丰帝死在避暑山庄,临死前做了三件事:
其一,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;
其二,命御前大臣载垣、端华、景寿,协办大学士肃顺,军机大臣穆荫、匡源、杜翰、焦佑瀛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;
其三,授予皇后“御赏”印章,授予载淳“同道堂”印章(由生母懿贵妃保管)。顾命大臣拟旨后要奏请两宫盖上“御赏”、“同道堂”印章,才能生效。
咸丰帝的本意是让顾命大臣和两宫皇太后的权力互相牵制的,既不让辅臣像康熙时代那样做大到一手遮天,也能避免像前朝那样后宫干政。但是,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,辅臣嫌两宫掣肘,两宫、特别是慈禧尝到了权力的甜头想要谋求更多,因此,引发了辛酉政变。
从咸丰帝驾崩当天起,皇后慈安就升级为皇太后,小皇帝载淳生母懿贵妃叶赫那拉氏成了懿贵太妃,次日,由小皇帝下诏尊封生母为皇太后。叶赫纳拉氏(以下简称慈禧)联合恭亲王奕?,说动慈安支持,发动辛酉政变,干翻八大臣两宫垂帘,当时,慈安25岁,慈禧27岁,奕?30岁。
慈安为何会支持辛酉政变呢?她就是不支持,还是名正言顺的母后皇太后,安享尊荣,她为何会被慈禧说动呢?以猴格看来,慈安支持政变的原因有两条:
其一,因为肃顺的原因,肃顺这个人太目下无尘了,情商太低,怼天怼地怼空气,人缘自然不好,他的傲慢跋扈让慈安感官很不好,哪家皇太后也不愿意在如此跋扈的顾命大臣面前仰其鼻息。
其二,因为慈安个人的原因,虽然慈安本人并不嗜权,但是,是做一个没权没势要看辅臣脸色的皇太后好?还是做一个掌握实权的皇太后更好?这并不难选择。
所以,为了防患于未然,避免鳌拜跋扈的事件重演,慈安接受慈禧的建议,全力支持辛酉政变, 最终让慈安成为政变的最大受益人,成为大清国的第一人。
04,慈安、慈禧谁为尊?咸丰十一年(1861)九月初一,拟定两宫太后徽号为慈安、慈禧。 同治元年(1862)四月二十五,上两宫太后徽号,成为大清第二例两宫并尊的皇太后。 (第一例是仁宪、慈和,孝端孝庄并没有同时并尊。)
做为两宫并尊的慈安、慈禧,并不是野史谣传的那样,慈禧为大,慈安居下,其实,慈安一直都凌驾在慈禧之上。
慈安本身是皇后,是嫡妻,慈禧虽然是生母,身为小老婆还是要在大婆面前低头,慈安的地位和权力待遇都在慈禧之上。
薛福成的《庸庵笔记》记载:“当是时, 天下称东宫优于德,而大诛赏大举错,实主之。西宫优于才,而判阅奏章,裁决庶务,及召对时谘访利弊,悉中窍会。 东宫见大臣,呐呐如无语者。每有奏牍,必西宫为诵而讲之,或竟月不决一事。然至军国大计所关,及用人之尤重大者, 东宫偶行一事,天下莫不额手称颂 。”
什么意思呢?简单一句话,就是日常小事慈禧做主,大事就得报告给慈安由她拍板做决定,慈禧从不敢有失礼的地方,重用曾国藩、李堂阶,李鸿章、左宗棠诸汉臣,诛杀陷城失地、临阵逃脱的两江总督何桂清,将骄蹇贪淫的胜保下狱赐死,把安德海就地正法,赏给曾国藩、左宗棠、李鸿章爵位,都是出自慈安之意。 由此可见,慈安才德兼备,不拘小节,大事上一点都不糊涂。
慈安不仅在朝政上掌控大权,在和嗣皇帝的关系上也搞的非常好,对同治帝是慈爱备至,同治帝载淳也非常孝顺慈安,什么事都以嫡母为先。
在选立皇后的事情上,同治帝就采纳嫡母的建议册封阿鲁特氏为皇后,不论何时何地,嫡母都在生母前面,这也说明了慈安在大臣和皇帝心中的地位,不是慈禧能轻易撼动的。
05,从佛爷到老佛爷提起“老佛爷”,好像是慈禧的专用名词,其实,在清末,“老佛爷”这个词可不是最早来称呼慈禧的,而是称呼慈安的。
据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升平署档案记载, 在同治二年(1863)三月开始,宫中就出现“佛爷”的称呼,代指两宫太后。
到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,首次出现单独称“慈安皇太后佛爷”的记载 ,同治四年(1865),开始大量出现称呼两宫太后为佛爷的记载, 还开始出现“东佛爷”、“西佛爷”的称谓, 不过,此时在东西两个字上还用小字标注,也说明这时大家还不习惯称东西佛爷,到该年年底,开始同时出现两宫佛爷和没有加注的“东佛爷”、“西佛爷”。
同治十一年(1872)九月十五,同治帝大婚,次年(1873)正月二十六举行亲政大典,两宫佛爷撤帘归政。 在下半年九月初一的升平署档案中,就首次出现了“老佛爷”的称号,这个时候,很明显是代指慈安的。
到同治十三年(1874)十月二十八,开始明确出现“东老佛爷”的称呼,与之匹配的自然是“西老佛爷”。此后的各种档案中开始经常出现“佛爷”、“东佛爷”、“西佛爷”、二位“老佛爷”的称谓。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十,同治帝病重,两宫太后重新训政,十二月初五,同治帝驾崩,光绪帝入承大统,两宫太后继续听政。
光绪继位后,羽翼丰满的慈禧在权势和地位上已经隐隐超过慈安,因此,在升平署档案中记载,从光绪三年(1877)末,两宫佛爷同时出现的时候,西佛爷大多数时候就在东佛爷前面了。
光绪七年(1881)三月初十,脑血管疾病突然发作的慈安驾崩,年45岁。从此,“佛爷”、“老佛爷”的称呼就成了慈禧的专用名词。
06,猴格说一直以来被忽视的慈安太后,并没有影视剧中的软弱无能,她只是身体比较病弱,但性格处事绝不软弱。
她入宫时,父亲和嫡母已经过世,只有生母在世,兄长广科不善理家,她家已经有走向没落的迹象,就这样的境况,慈安还是为自己走出光明大道,并为家族再次迎来荣光,这本身就是她自身能力的表现。
身为皇帝的正妻,嗣皇帝的嫡母,慈安在法统上占据天然的优势,因此得到朝廷大臣的支持,当然,前提是慈安自己能立起来,如果她真的软弱无能,大臣们再支持也立不起来的。
她又极其善于学习,命上书房师傅编篡《治平宝鉴》,以供两宫太后学习,还让翁同龢定期讲解。因为汉化的缘故,清廷不论是宫廷中人还是高官贵胄家族,会讲满语的都不多,慈安和慈禧都看不懂满文,就下令大臣写满文奏折时改用满汉双语,以方便两宫太后。在诸王大臣眼中,慈安的圣德可以比拟马明德和高宣仁,厚德谦冲,二十年宵衣旰食,有旋乾转坤之量,垂拱而治,有才能也不炫耀张狂,还能够尊重信任枢府大臣,这种太后、皇帝,是臣子们最喜欢的。
从慈安的行事看,她不是自私的人,一直站在国家利益的层面考虑问题,在国家利益面前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,这点比自私自利的慈禧高端的多,也是被大臣们推崇的重要原因。
身为妻子,能够让丈夫信任敬重;身为嫡母,让庶子亲昵孝敬;做为正妻,让小老婆恭敬有加;做为太后,让大臣崇敬称颂,如果没有能力,怎么可能赢得这一切?
所以,不要小看慈安太后,请正视这位同治朝的幕后真正执政者——孝贞显皇后钮钴禄氏。
就是这样。图片来自网络侵删。
参考资料:清史稿、同治实录、庸盦笔记、徐广源26后妃等
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,以史为论,诉说个人见解。有喜欢辽夏金元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,不会让您失望!当然,还有后宫八卦。
谨以本篇赠给读者菌
@王嘉怿
希望我笔下的慈安,能够和你心中的慈安接近。
关键词: